2月中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韶關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把今年定為我市“改革攻堅規范治理年”?! ?/p>
“改革攻堅規范治理年”怎么做?首先,要向作風“五弊”開戰,這是因為作風問題始終是影響韶關發展的關鍵問題,是韶關發展路上的一大“絆腳石”。何為作風“五弊”?即我市一些干部在作風上主要存在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固化思維;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懶惰思想;存在紙上談兵、爭論糾纏的本本主義;存在不敢碰硬、矛盾上交的鴕鳥心態;存在推諉扯皮、人浮于事的蝸牛效率。深入剖析作風“五弊”,不難發現這些問題和不良現象的存在不僅影響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的落地落實,也嚴重影響黨和政府的形象,更與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相悖。因此,向作風“五弊”開戰,全市各級干部思想要破冰,要敢于革除傳統的陳舊思維,做到不躺平、不畏縮、不氣餒;要敢于較真碰硬、勇于爭先進位,不斷更新迭代知識、提高自身能力,跟上時代的發展;要堅持發揚釘釘子精神以加強作風建設,并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堅韌和執著,把加強作風建設的要求落實到各個方面,善始善終、善作善成;要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用制度力量激發干部力量,讓敢干者有“舞臺”、實干者有“平臺”、會干者有“獎臺”?! ?/p>
其次,要勇于革命沖破制度“五桎”。政策措施“過時”、規章制度“打架”、體制機制“滯后”、考核辦法“粗糙”和問責體系“虛化”,這是阻礙我市發展的制度“五桎”。這“五桎”看似互不相連,其實環環緊扣,它主要體現在過時的政策措施制約工作開展,“打架”的規章制度導致企業無所適從,“滯后”的體制機制嚴重影響各領域發展,“粗糙”的考核辦法讓形式主義重新抬頭,“虛化”的問責體系造成法不責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對此,我市各級各部門要以“破舊立新”的思維來破除制度“五桎”,對那些已經不配套、不適應、不協調、不銜接、不一致的政策制度要堅決廢除,并在此基礎上,與時俱進地加快“立”,健全發展需要的政策制度。有破有立,才能讓韶關這艘改革發展的航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p>
再次,要敢于破除發展“五困”。當前,韶關發展中還存在“五困”,那就是營商環境“推拖繞”、資源開發“小散亂”、土地利用“等靠要”、產業培育“少弱慢”和城鎮管理“臟亂差”。發展“五困”既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也是主觀造成的結果。唯有以改革攻堅的勇氣來破除發展“五困”,以非凡之舉劈開阻礙發展的“五困”之“藩籬桎梏”,才能開創韶關改革發展新局面,再創新輝煌,建設“六新”韶關的目標與藍圖才能實現并變為現實?! ?/p>
最后,要以實干擔當的精神來回應民生“五盼”。全會深刻剖析民生“五盼”,即教育質量有待提升、醫療水平有待提高、就業服務有待強化、兜底措施有待完善和社會治理有待加強。民生“五盼”,說到底就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盼。群眾的每一個期盼,都是對各級各部門的具體要求和檢驗標準,更是我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貞罕?ldquo;五盼”,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這個著力點,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各地各部門要把民生事業納入全局謀劃部署優先推進、把民生改善緊密協同經濟發展同步推進,在謀劃產城融合、新型城鎮化等中心工作過程中,統籌辦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就業養老、社會保障等民生實事,不斷提高公共服務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切實在高質量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推動高質量發展?! ?/p>
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把規范治理視為發展所倚、事業所需、使命所系、職責所在、民心所向,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起而行之,勇于擔當,善于作為,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在改革攻堅規范治理中經風雨、見世面、強筋骨,迎戰“五弊”、沖破“五桎”、破除“五困”、回應“五盼”,為韶關實現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再創佳績!